2021年12月29日下午,光明区委书记、区长蔡颖到区人民来访接待厅进行实地调研,并现场接待来访群众,面对面认真听取群众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当面听取了群众反映所在企业生产线搬迁补偿等方面的诉求后,蔡颖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细致研究下一步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她指出,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担起责任,依法依规、合情合理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对于光明区来说,群众诉求服务就是一个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抓手。2021年,光明区着力打造了群众诉求服务2.0版本,即建立健全源头治理机制,拓展服务内涵,加强服务联动,推动智治建设,有效实现了将矛盾纠纷“预防在先”。
从“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的1.0版本,到将矛盾纠纷“预防在先”的2.0版本,光明区的群众诉求服务工作催生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态势,取得了新成效。2021年,光明区共受理群众诉求21845宗,已化解21813宗,化解率为99.85%,矛盾化解率全市第一,服务群众48万人次,涉及金额10.64亿元。
服务再拓展
推动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
围绕区委“1+2+3+2”总体工作部署,光明区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的指导意见》《1+6系列工作方案》等文件,按照“服务再拓展、法治再健全、阵地再提升、队伍再强化、机制再完善、成效再凸显”工作思路,深入打造了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2.0版本。
拓展服务内涵,光明区优化诉求服务站点设置。围绕打造省级诉求服务示范点目标,启动街道综治中心(群众诉求服务大厅)改造升级工作,结合来访群众服务需求,分别增设了“群团服务室”“未成年人保护室”等特色功能室,目前全部升级完毕。坚持“群众有所需、我们有所建”,撤销发挥作用不明显站点58个,并结合实际需要,在群团志愿服务U站、职工服务中心、中山大学等阵地新建站点20个。
加强服务联动,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加强群团融合,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梳理出工伤探视、欠薪帮扶、困难职工帮扶等18条群团关爱帮扶项目清单,及时介入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需求服务。充分发挥妇联、婚调委等机构作用,化解涉家暴、邻里矛盾等家庭纠纷,把矛盾化解在邻里之间。
据了解,2021年,光明区落实信访帮扶救助98宗,发放帮扶救助资金380万元;全区化解涉家暴、邻里矛盾等家庭纠纷类案在全区27个学校诉求服务站提供心理、法律等服务,解决教育类诉求268宗。
完善线上“新渠道”,光明区开展群众诉求服务系统二期项目开发工作,建设内容包括系统升级、系统对接、大数据应用系统三个方面46条;完善智慧系统指挥功能,实现64个诉求服务大厅(一类站点)视频会议系统全覆盖。
机制再完善
强化源头治理机制保障
2021年10月2日上午10时,光明区玉塘街道综治办主任林振兴正准备带着孩子享受难得的国庆假期,电话突然响起。原来,该辖区长圳社区发生了租户集聚要求返还租金及经营损失的事情,鉴于事项调处难度大,长圳社区已同步“发令”至玉塘街道、区委政法委、光明公安分局、区住建局、区信访局等单位,要求到现场协助处置。林振兴一边打电话了解详细情况,一边急匆匆赶往现场。由于种种原因,当事人双方情绪激动不配合,调处难度极大。各单位通力合作,经过历时4天4夜联合处置,直到10月6日凌晨4时终于妥善化解矛盾。
这是光明区“基层发令、部门执行”的一个缩影。光明区优化机制,明确报到时限、身份要求等,压实责任,强化了源头治理的机制保障。其中公明街道对市建筑工务署的“发令”打响了由街道发令市直部门的“第一枪”。2021年,光明区31个社区共“发令”760次,各单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执行率100%,有效实现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小”。
不仅“化解在小”,光明区尤为注重以源头治理为导向,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如强化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系统梳理问题涉及面广、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土地整备、物业管理、教育学位等八类重点领域,组织土整、住建、教育等相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深挖问题根源,细致复盘,厘清责任。对能够马上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提出解决方案和工作指引,进一步健全源头解决信访诉求类案的长效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问题,由区信访联席办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解决,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在小。